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校内文件 >> 正文

东北林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探寻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完善课程育人体系。

三、主要内容

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把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植入课程,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相关的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五)生态文明教育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结合学校行业特点和学科特色,把具有东林特色的绿色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工作任务

“课程思政”涵盖所有课程,可以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课程思政”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一)课程大纲建设

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二)授课教案融入

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名人、专家学者、专业历史及发展现状等,作为课程讲授必要内容,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

(三)教学方法设计

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在线课程”等多个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

(四)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研活动。

(五)典型案例总结

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效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五、进度安排

启动阶段(2018 年10月—12月):广泛宣传“课程思政”,解读改革方案,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所有课程都启动“课程思政”建设,每个学院遴选专业数×2门课程作为示范课重点建设。此阶段完成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修改完善、授课教案融入。

实施阶段(2019年1月—7月):所有课程在课堂组织实施,加强听课观课和教学督导,做好师生调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评价。此阶段完成“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调查研究。

总结阶段(2019年8月—12月):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情况汇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此阶段评选出60门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含20门“课程思政”示范在线课程)。此阶段完成“课程思政”建设情况阶段性总结。

推广阶段(2020年1月—7月):组织开展校、院两级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观摩,编辑出版《教书育人典型案例集》,广泛宣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推广管用好使的“课程思政”经验,形成所有课都有“思政味”,所有教师都挑“思政担”的局面。此阶段完成“课程思政”的经验传授和推广。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负责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负责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各学院成立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指导本单位“课程思政”改革,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活动,支持示范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每学期向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提交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情况报告。

(二)加强资源保障

学校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经费保障,经学院遴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时每门课程给予5千元建设经费,经学校考核验收合格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每门课程给予1万元建设经费,立项和验收通过时各拨付50%。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激励机制,在教改项目立项等各类评优评奖中对相应课程予以倾斜,学校验收合格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同于校级精品课。相关职能部门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材料、技术和数据支持,各学院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培训和考核

建设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推进“课程思政”要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建立“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机制,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各学院统筹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教师对形势政策的认识与了解,提升教师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小组建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学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课程思政”整体授课水平。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评估,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课程思政”工作作为各学院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成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