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教师不断在主题教育中凝心铸魂,坚守三尺讲台,开展“追光·润心”行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6月28日,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为契机,学院召开争做“四有”好老师感悟分享会,为全院教职工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李玉荣主持。
无党派人士张春蕊教授结合38年的从教生涯,谈了对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尤其是细微处的严格把关,敢于说“不”,做学生成才的引路人,科研训练的“导航人”。要以个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成就学生的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
数学教工第二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马晓剑结合身边事,讲述了她与学生相处的两个小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理学老师普遍具备的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马晓剑深情说地,这辈子她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她在教学相长中,收获到了进步和喜悦,在师生的双向尊重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
曾获得“课程思政”展示课程观摩活动一等奖的数学教工第二党支部教师谭畅,从教师的“理想信念”角度谈了对“四有”好老师的体会。教师的样子决定了学生的样子,要以“四有”好老师作为奋斗的方向,在“四有”好老师的路上努力追寻,不断成长,用热爱与坚守,追逐教育的光,滋润学生的心。
光学工程学科秘书、物理教工党支部教师俞莹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表示将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助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位教师结合多年教书生涯分享争做“四有”好老师感悟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收获颇丰,也为将来的教师职业规划指明了努力方向,更加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用生命影响生命,要以“四有”好老师为奋斗目标,追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楷模足迹,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努力践行“四有”好老师使命感和责任感。
此次分享会是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贯穿2022-2023全学年“达数明理修身 厚植基础治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成果,学院不断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育人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