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者风范 >> 正文

黄颖利:让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个人简介】黄颖利,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黑龙江省政府特聘碳汇经济专家,黑龙江省产业创新协同体系碳汇经济首席专家,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曾任职英国萨里大学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访问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化实现、碳汇经济、绿色发展。2020-2021年度学校成栋科技奖社会科学奖评选中,黄颖利带领的团队凭借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申报的课题《双碳目标下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研究与集成创新》获得成栋奖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一片晚霞可以做什么?一片星空可以做什么?一群萤火虫可以做什么……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在我们普通人眼中,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在东北林业大学黄颖利教授的眼中,却是宝贵的“资源”。“通过经济手段,这些自然资源都能被‘唤醒’,转为真正的‘资产’,从而推动生态系统保护,真正助力国家以及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黄颖利兴奋地说。

做研究,她是“一根筋”;搞教学,她有“四多”模式;重育人,她是“大家长”,多个角色,多重身份,在黄颖利身上,我们对“修身治学”有了别样的理解。

研究,让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

黄颖利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我校。研究生和博士攻读的是农林经济管理。2006年,黄颖利去英国萨里大学做访问研究员,接触到“气候衍生品碳汇金融”理念,敏锐地捕捉到碳衍生品的巨大潜能,并把研究方向确定为“林业碳汇经济”。

黄颖利表示,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优美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稀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大家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稀缺、有成本、需求高等背景下,就需要将优美生态环境“产业化”,形成生产体系、交易体系和流通体系,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虽然黄颖利团队一直致力于生态产品的研究,但是想象和现实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将山水林等自然资源进行清查、估价……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产,有序整合,才能将价值变现。这是属于多学科交叉,必须有前期的清查、确权、计价等研究和实践基础,才能保证相对准确的核算。”黄颖利表示。

东林作为全国首批林业高等学校,前期研究基础雄厚,通过林学人30多年对3万多个林样地的持续研究,在森林碳汇研究领域国内领先,这也让黄颖利有底气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比如林学院在前面研究‘碳汇’,我们后面拓展经济的内容,就成了‘碳汇经济’,比如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研究基础上我们拓展了‘延碳链’核算,还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现有的研究基地给我们提供平台……东林各部门、各学院虽然是从多维度助力国家绿色发展,但大家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黄颖利说道。

同心协力才能一往无前。涉足生态产品研究十余年,黄颖利在多方的支持下,在自己坚定执着的求索下,和团队取得了多项出色的研究成果。近日,作为黑龙江省政府特聘碳汇经济专家、黑龙江省产业创新协同体系碳汇经济首席专家的黄颖利,带领团队开展的“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项目”已经经过中科院专家鉴定,即将在服务地方发展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项目”是黑龙江省首个寒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试点,黄颖利所带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团队从生态产品角度设计,以国有生态保护区为主体、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为前提,兼具寒温带生物多样性特征,以及经济发展对资源有较强依赖度的特点,把生态资源设计成生态产品,真正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到“可核算”,实现从“无价”到“有价”。项目从2021年7月份开始,到今年8月13日专家组通过,在一年的时间中,黄颖利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等因素,只要条件允许,就去该试点,清查、估价……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而该项目以往基本没有可参考的案例,凡事她都得从基础开始,算得上是一次开拓之举。

“报告是全国首个以寒温带陆地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县域GEP核算报告,将为今后开展全省乃至全国的森林型综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提供新的范例。”中国科学院专家说。

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黄颖利此次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也不是朝夕之功。多年来,黄颖利在黑龙江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一直是处于开拓引领位置,在龙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完成了许多个第一次,起到了典型示范和引领推动作用,多个相关成果被省委采纳并进一步实施——

2018年,黄颖利承接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碳汇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经济发展规划(2019-2030》的编制,并用两年的时间顺利完成。

黄颖利主持设计并由省发改委实施了全省第一个大型活动碳中和活动即建党百年文艺汇演实现碳中和,牡丹江市和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实施的第四届黑龙江省旅发大会碳中和活动(第一次碳中和旅发大会),省生态环境厅颁布黑龙江省第一个系列活动碳中和的实施方案,伊春森工集团实施的黑龙江省第一个企业集团办公系统碳中和;提出了生态银行框架构想,连续写入2020、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伊春试点兴安岭生态银行;完成了全省自然资源清查与计价体系、省第一个县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核生态产品核算方法及核算指南。

黄颖利参加科普宣讲活动

教学,将课堂搬到大森林中

作为一名教师,黄颖利知道自己不仅要带好团队,用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更要育好人才,让更多的青年人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黄颖利把艺术教育、农耕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融合政府主管部门、高校、产业联盟、教学基地、中小学、志愿者团队等多个资源,创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多资源融合、多要素共享、多方位服务”的新文科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四多”模式。

黄颖利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言不如一行。当我们真的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看、去听、去感受自然的生命之美、共生之美、和谐之美,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生态文明思想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支持下,近两年黄颖利将这套教学模式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创新》《货币制度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林业碳汇交易方式》《碳金融: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自然教育与美丽中国》等专题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好多学生在课后留言评论,“黄老师,你的课娓娓道来,充满正能量,亲历伟大祖国的复兴历程,我们一定更加努力”……2021年10月,黄颖利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代表学校参加了黑龙江省首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并获得了特等奖第一名!

“作为林业院校,发挥我们学校的特色,将课堂搬到森林里、大自然中,肯定要比干巴巴的课堂让人享受。不仅在我们的学校做,要外延到中小学课堂,让更多学生受益。”黄颖利说。

2021年10月,黄颖利带领的东林自然教育志愿服务团队赴复华小学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碳中和我们在行动”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知识抢答、游戏互动等形式,向在场的小学生普及了“碳达峰”“碳中和”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减少碳足迹,倡导绿色出行和植树造林,学生们非常喜欢。此次活动也被省内媒体和社会人士关注。大胆的想法,新颖的方式,让她更加坚定了在教学中关于此模式的大胆实践!

黄颖利带领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她将联系多部门在更广泛的范围推动这一实践。在黄颖利看来,她愿意做,学生愿意听,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路径。

育人,帮助学生把好人生“总开关”

立德树人,要做学生道德的示范者、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黄颖利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要求。

自己的研究领域,黄颖利非常的执着和热爱,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特别愿意做我现在这一行,我感觉做这个事儿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儿,特别有意义的事儿”。缘于植根内心的热爱,她每天乐此不疲地做着一切,还笑称自己是“一根筋”。而她也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了她的学生们。

学生们从本科开始,黄颖利就注重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如果学生有志做科研的,她会从多方面引导,坚定他们的人生方向;如果学生有就业需求的,她积极支持,从不阻拦。她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科研你要热爱,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你根本无法全身心去做,更别谈有什么成就。”她还经常提醒学生,学术不端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研究,真真正正用心做学问。

不只是科研引领,生活中,黄颖利也注重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俨然他们的“大家长”。学生的恋爱,她会“把关”;学生的职业选择,她会“把关”……

只要学生找到她,她都会耐心给予建议。

黄颖利正在指导学生

“之前家里出了事,让我动摇了继续求学的想法。黄老师分析了我的优势和需求,让我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的情绪经历了短暂的慌张后就稳定下来,并且对自己的未来也更清晰。”,本硕博都在黄颖利门下的学生乔振华说,“我至今十分感谢我的老师,在那个关键的岔路口,如果没有她的指导和帮助,我可能会做出让我后悔的选择。而我十分喜欢我现在的状态,努力做我喜欢的工作,对未来有期待、有目标。黄老师真的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重要的家人。”在黄颖利的联系帮助下,不久,她也将赴澳大利亚进一步深造,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影响。

一群人、一条路、一个梦。“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这需要很多人付诸行动去实践。奔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这条路上,黄颖利纤细的臂膀背后有着她的团队,她的学生,有着整个东林,这让她颇为骄傲和自信。“我将尽我所能,全力以赴,让祖国生态底色更加靓丽,让更多人读懂‘美丽中国’!”